在各项合规要求之外,《征求意见稿》中提到的“鼓励创作内容、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”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。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董奕绮认为,应当明确哪些题材是市场缺乏的、鼓励的,比如可组织有奖剧剧本大赛,对于的剧本予以肯定,起到示范作用;还可以设置专项奖如“青少年剧本娱乐作品奖”鼓励创作类别的多元化。
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主任、剧本审核的资深专家张东也提到,像电影创作有重点扶持作品一样,剧本内容也应该提倡扶持的作品,“通过剧本娱乐,宣传正能量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爱情观,也是一种怡情。
把这个业态做好以后,年轻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,这也是一种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宣传方式。”探案笔记创始人孟玉洋也认为,是否单独开设剧本娱乐品类的优质内容奖励、基金、补贴政策及税收优惠等值得探讨。
在孟玉洋看来,剧本内容也可以向政府定制、企业定制的方向发展。据孟玉洋透露,探案笔记是早尝试将剧本娱乐作品和党建结合的企业之一。在2020年,探案笔记的红色剧本作品《与妻书》就被上海静安区的几十个党支部购买作为党建服务;随后,探案笔记还接受普陀区委托定制的党建剧本作品《光芒》;今年,建团100周年之际,探案笔记还接受地方团委委托制作了纪念建团100周年的红色剧本。剧本杀复盘答案
剧本杀,是一个以推理为核心,加以还原、演绎的游戏模式。玩家扮演成剧本中的角色,交流故事、搜集线索,挖掘出一个个故事背后的真相。剧本杀在中国的兴起,要从 2016 年在芒果 TV 播出的《明星大侦探》说起。这档以 " 剧本杀 " 为主要形式的综艺节目一经播出,便激发了大众对于 " 剧本杀 " 的兴趣——从线上 APP,到线下剧本杀主题桌游店,剧本杀发展至今已经成为 95 后消费群体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。
小天是剧本杀的忠实玩家,在她看来,社交性和沉浸扮演性是剧本杀的亮点。" 通过剧本杀,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,也多了很多和朋友的共同回忆。并且每当我推出‘凶手’,或是靠自己推理出了完整的故事,我都会非常有成就感,那种感受有时甚至会持续好几天。
" 除此之外,剧本杀的易学性、交流性、游戏性等特性都使得它自进入市场就保持着蓬勃的发展趋势。据《2021 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1 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 150 亿元,消费者规模或达 941 万。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剧本杀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。一个剧本从创作成型到展会售卖,再到剧本杀店内体验服务,一环接一环,成本累加后有的剧本甚至能达到 " 身价 " 上万。
2018 年前,说到线下聚会,大家的反应无非是 KTV、农家乐、狼人杀等。其中能被冠以 " 风靡一时 " 的当属狼人杀。这个于 2015 年进入市场的推理类桌游在直播平台的推动下迅速走红,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,一时间,各种形式的 APP 和全国各地的线下桌游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。然而,看似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狼人杀在 2017 年到达顶峰后不断萎缩,其百度搜索指数一路下跌,终在 2020 年初被剧本杀逆袭反超。
" 天天狼人杀 " 是国内具有应用视频、语音、社交属性的狼人杀产品,但仅一年多,其开发团队便火速发行了一款新产品 " 剧本杀 ",推出后长期保持着日均 20 万活跃玩家,且每日新增玩家 5000 余人的成绩。
相比剧本杀,狼人杀玩法单一,故事性弱,且对玩家水平有一定要求,种种弊病都加剧了狼人杀玩家的流失。不仅是狼人杀,三国杀、阿瓦隆等传统桌游也是如此。可以看出,剧本杀正逐渐霸占桌游业的用户市场,狼人杀等传统桌游即将被其取代,成为人们记忆中的 " 昙花一现 "。
剧本杀是个小圈层内的游戏,要来到大众面前,仅仅依靠IP的自然热度其实是不够的。从营销上看,过去IP剧本杀营销更多是在剧本杀圈层内凭借IP获得发行和店家关注,难以触达到真正的IP用户。“我觉得可能是大家缺少一个全盘的规划,”董文洁解释道。剧本杀产品在宣传过程中,往往是独立营销,很少能够借助IP方的力量作一些宣传和推广,IP方常见的做法是友情转发一下IP剧本杀的微博,影响力寥寥。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,IP方更能够体会剧本杀作为IP组成部分的重要性,尝试为IP剧本杀倾斜更多资源。
比如《秘密访客》就由IP方出面邀请了张子枫为同名剧本杀录制ID。更为深度的结合体现在游戏上,西山居所开发的《剑网3》IP剧本杀《枫火燎原》就被放在了游戏官方举办的线下活动中,玩家在现场除了能够体会IP剧本杀的内容,还能够欣赏舞台表演、购买产品等等,实现一次非常完整的IP线下体验。
IP方将剧本杀作为IP衍生形式,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,更能够发挥剧本杀及IP对用户的双重带动作用。而回到口碑层面,由于过去IP本给店家以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印象,如今剧本杀行业中,发行端和消费端其实处于较为割裂的状态。
“一方面是发行端大家都对IP本很有兴趣,希望开发更多的IP本投向市场,另一方面店家的购买欲受到过往影响并不算强烈,”
刘艺松解释道。而这也是IP本的销售成绩始终赶不上原创本的原因之一。想要说服店家购买IP本,在消费端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口碑爆款,而不是发行和出品圈的一头热,需要的是打磨作品,持续提供稳定在水准线之上的产品。不过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,IP剧本杀值得行业投入这么多吗?剧本杀复盘答案
答案自然是肯定的,因为IP剧本杀除了帮助剧本杀行业拓客之外,还能够解决剧本杀行业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。比如内容高度同质化、良莠不齐。
前文中提到的爱奇艺、阅文集团等版权方手中都握着大量原创IP,并且IP的故事经过了大众用户的锤炼,其内容价值已经被证明,这对剧本杀行业来说是一大批新鲜血液。并且伴随着巨头入场,他们对于内容、生产流程,以及规划上的掌控度都远超行业中的小作坊和个体户,有机会将旗下的IP在保证基础水平的情况下批量化生产。
爱奇艺其实就将迷雾剧场的影视IP进行了批量化改编。这样的作品是剧本杀行业的刚需,因为剧本是“一次性消费品”,头部爆款内容可遇不可求,市场需要大量水准线以上的产品进行供应。
放在更大的视野里,巨头有更多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,在巨头的牵头下,剧本杀行业能够做成原先不太好完成的事业,比如与各地文旅结合进行实景剧本杀的开发,实际上就是在芒果TV入场之后,凭综艺带起的潮流。
而爱奇艺的剧本杀系列综艺“迷综季”、《风起洛阳》线下实景剧本开发,实际上也在将平台用户向剧本杀行业导流。再谈的远一点,文娱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进入,也在剧本杀行业的游戏体验。
比如许多剧本杀早已开始设计影像预告片、专业海报、服饰道具等等,而疫情期间文娱圈内一大批专业编剧入场,也在帮助剧本杀内容创作结束粗放状态。
董文洁设想,未来在影城内开设剧本杀店,使用院线电影专业的视听设备,尝试影视IP剧本杀的垂类品牌。从现实状况来看,剧本杀进入“大IP改编”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,行业需要做的,是让“IP剧本杀”以稳定的内容水平,完成扩客使命,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好。
在电影营销从业者兼剧本杀作者迦南看来,《扬名立万》的整个结构和叙事,其实就是阿加莎式的悬疑推理的经典构架,但因为现在剧本杀越来越红了,从小众娱乐方式变成更为大众接受的娱乐,所以大家看到电影会立刻联想到剧本杀。
“从营销的角度,能更快触及观众,剧本杀电影这个说法能让观众一下子get这部电影是什么。”据《扬名立万》的营销方透露,电影并没有在营销时刻意突出剧本杀这个点,但观众们看到电影中陆老板拿着案件档案给大家、在暗杀现场找灵感的桥段,会很容易联想到剧本杀中dm(即剧本杀游戏中的主持人)给玩家们发剧本、大家一起推理的过程。
导演刘循子墨则在新浪电影的直播中表示,当初创作《扬名立万》时,剧本杀并没有像如今这么火爆,他们只是把剧本会讨论的形式放进了电影中。那么,如果一部电影本身就被称为“剧本杀电影”,是否说明它能被改编成一个不错的剧本杀?
据了解,目前《扬名立万》也准备上线剧本杀版本,但在很多剧本杀从业者看来,的悬疑电影,并不具备直接改编成剧本杀的条件。首先,剧本杀不可能照搬原作故事,否则已经看过电影的受众就失去了玩剧本杀的乐趣;
其次,电影即使努力做到群像人物的平衡,也会有相对而言的主角,比如《扬名立万》主要是以尹正所饰演的角色的视角展开叙事,但剧本杀讲究的是给所有参与者同样的体验,每个参与者都是C位,不能有边缘人物。
而影视IP改编成剧本杀,还有一个的问题是,原作中的正面人物难以成为凶手,性格也基本定了型,剧本杀作者很难进行天马行空地再创作。所以,剧本杀的IP本,基本可以理解为原影视的同人创作。剧本杀《大鱼海棠》的作者安妮告诉娱理工作室,电影版权方对于剧本杀的故事也会有不少限制。剧本杀复盘答案
“我本来想写上下部,把椿、湫、鲲作为时间节点,来写他们的上一辈的故事以及他们之后发生的故事,但后来被否了。”因为《大鱼海棠》的版权方较多,所以在实际创作中,为了避免版权上的问题,安妮的剧本杀作品只是用了电影里的六个人物,但故事完全是原创,同时她会在剧本杀里填上电影中的一些留白部分,让玩家在剧本杀里找到答案,感受到剧本杀与原作的彩蛋式联动。
除了创作上的限制,绝大多数IP本也笼罩在原作的阴影中。不少IP本都因为质量平平,和原作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感相去甚远,而在市场遇冷。剧本杀交易平台小黑探显示,《刺杀小说家》的同名剧本杀仅卖出了95套,有买家在交易平台留言认为,这是一部为了IP而IP的作品。剧本杀从业者们对于影视IP改编本,可谓又恨又爱。
尽管此前IP本的市场表现不佳,但每次在剧本杀展会,店家们仍然会对IP本表现出更大的兴趣。IP本的一大优势就是自带流量,更容易打开市场。安妮透露,当时她在展会宣发《大鱼海棠》的时候,一个晚上就拉满了大概三、四个意向群,店家们都很愿意上车测试本子的质量,但如果是发原创本,很难在短时间内拉到这么多人。
剧本杀店主小可透露,《大鱼海棠》在她的店卖得不错,很多影迷都愿意来玩,配上电影bgm再加上dm的演绎,玩家们还是能获得不错的沉浸体验。另一方面,作者们也愿意在热门IP上试试机会,拿改编权的过程可谓内卷。比如有的热门影视剧的版权方会要求各个剧本杀工作室写大纲,要通过比稿才能获得改编权。
臭猴子工作室合伙人范江浩表示,现在剧本杀从业者也开始有意识地尽早进行和影视IP的影游联动,他此前就有和2022年春节档影片《超能一家人》谈过改编剧本杀的合作意向。在范江浩看来,剧本杀从业者虽然愿意尝试影视IP,但并不会一味迷信IP。
首先,并不是所有影视作品都能被成为IP,比如未上映的电影,市场前景难以预估,就只是一部院线作品而已,即使是票房爆款,也不一定就适合转化成剧本杀作品;而一些票房一般的院线电影,其改编的剧本杀也难以借得电影的东风,比如《盛夏未来》的剧本杀和电影同期上映,电影票房不到4亿元,剧本杀在小黑探上的销量则是35套。
如安妈所说,在很多教培机构“钱赚够了就继续上课”的操作下,当前的儿童剧本杀虽然有娱乐部分,但更多的还只是生硬地将学科知识放进游戏里,更像是披着游戏外衣的传统课堂。
安妈表示,如果从儿童剧本杀本身出发,或许能够在未来改变教培行业,但前提是能够建立起一个规范、标准化的市场。金一锴补充道,当前儿童剧本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,在于市场内的专业门店太少,远远没有形成如成人产业一样的产业规模。
燃财经于近日在大众点评搜索北京范围内的儿童剧本杀门店,从门店数量上来看,专做儿童剧本杀门店的仅有5-6家。“随着更多专业人员的入局,或许真正能够将剧本的推理、演绎、感官体验融入到学科教育和社交之中。”金一锴如是说道。
近日,文旅部、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《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》,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、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。这意味着,年轻人追捧的社交新宠剧本杀,将正式告别野蛮生长,在监管规范化约束下,迎来新一轮的变局与挑战。
无数从业者们,该如何迎变?“剧本杀是个马太效应极其明显的行业”,七一工作室创始人王子瑄对首席商业评论表示,自去年以来,他们推出的一款本子《月光下的持刀者》,登上美团好评剧本榜,排名第16,玩家有近万人,还有20多万人在平台上标记“想玩”,虽然疫情叠加大环境变化,不少剧本杀门店纷纷关店、转行,在这样的背景下,依然有不少作品逆势而起成为黑马。
剧本杀不是个好做的生意,经历过前两年的粗放发展,不少乱象正在加剧人们对剧本杀的偏见,尤其是这两年,软色情、暴力、灵异等内容元素,以及抄袭、盗版等问题层出不穷,近年来,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官媒曾多次发文严厉点名,个别剧本杀宣扬暴力、灵异等低俗内容。王子瑄与首席商业评论谈到剧本杀所处困境时认为,这个行业鱼龙混杂,尤其是过去的市场交易模式流行买断制,即一锤子买卖,门店交一次钱,就买断了剧本的销售权,从此销量好坏再与内容制作方无关。剧本杀复盘答案
这对门店来说更像是开盲盒,不知道哪个剧本能爆,风险极高,同时,内容发行方只顾着赶紧卖出作品,倒逼店家加速上新,剧本质量很难把握,终玩家复购率降低,从上至下形成恶性循环,这也让行业变成了营销导向,加速劣质本子流向市场。
这也催生了行业的无序发展,太多人只是抱着赚快钱的想法,这也有了烂本、盗版横行等乱象,甚至有些门店用着盗版的剧本,花高价买锡箔纸印刷,体验做的比正版还好。
然而,玩家无从知道店家是否侵权,再加上市面上大部分本子处于非正规出版物的模糊地带,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,即使内容制作方被侵权,也是维权举证艰难,让不少人苦不堪言。对此,有行业人士认为,解决办法就是像影视一样线上化、数字化,让利益分配更透明,类似的思路也有互联网人提出过,但变成现实的人寥寥无几。